二十四节气之清明主题荐书

发布时间:2024-04-02 | 发布人: | 点击量:136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

      清明节不光可以踏青赏景,还可以一赏绿色书封,感受绿色来带的平和与生机,让我们一起在书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吧!

 

本期荐书

1、《清明上河图》深度游

作  者:余辉

索书号:J212/183

馆藏地:西3楼书库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绘画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埋藏着丰富的图像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众多专家学者盛赞这幅画生动地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各阶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当大众随之沉浸在艺术之美、史料之珍的时候,《清明上河图》的今生守护者、书画鉴定家余辉先生,提出了更有洞见的观点。

      作者余辉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古代书画三十年,研究《清明上河图》也近十个年头,他曾为观众数次打开这件稀世之宝。说起《清明上河图》自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透过图画中的盛世图景,通过无数的细节,看到不一样的意味,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张择端费尽心力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不仅是表现了汴京城的繁华,还暗示了太平景象下的沉重社会危机。

      《清明上河图深度游》用导览的方式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带读者走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中的世界:无论是疯狂的惊马闯进郊市、画中已形同虚设的望火楼,还是惊悚的船桥险情,都会让读者沉浸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艺术的氛围里,在纵横连贯中给读者带来别样的心灵启迪和深刻的思想感悟。

 

2、《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作  者:杨绛

索书号:I267.1/897

馆藏地:西2楼书库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是杨绛对钱锺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的注释。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的前一部分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的多篇散文构成,包括《温德先生爬树》《劳神父》《记比邻双鹊》《〈论语〉趣》等篇目。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96岁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磨练自己,完善自身。她宛如一个领航者,指引着我们前往人生正确的道路,在我们缺失信仰茫然无助时,指点迷津。

      人的一生,不管境遇如何,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尽管不知道哪一天就到所谓的“边”,但这之前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都要是值得的。总有人说,人生在世,活着就要有长度、宽度、厚度和重度,我们要在活着的每一天不断拓展人生的边,那么人生就没有边。

      活在当下,简单快乐,珍惜每一天。

 

3、《手背上的一撮盐:美味的沉淀、漂移及裂变》

https://sghimages.shobserver.com/img/catch/2021/03/12/785f748d-f0e9-4330-86d3-65c6e9de770e.jpg

作  者:沈嘉禄

索书号:I267.1/1479

馆藏地:西2楼书库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沈嘉禄写美食文章,写的不只是美食的模样和滋味。他认为,人与食物的关系是平等的,怀有感恩之心、惜物之心、谦卑之心,笔底就能带三分感情。

      “手背上的一撮盐”是沈嘉禄对伏特加的体验。在进口食品博览会上,一位亚美尼亚美女介绍一款云雀牌伏特加的喝法,先将盐快速吸入口中,再将伏特加一饮而尽,将酒在口腔里含一会儿后再慢慢咽下,这样,伏特加就会非常醇厚、非常甘甜。

      这本《手背上的一撮盐》通过食材与美食的来龙去脉,梳理食事与国家兴衰的关系,与文化交流的关系,与城市文明进程的关系,除了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又有常识与通识及作者情绪的起伏跌宕,还有更多的思考与读者分享。不同的读者可以从该书中寻到不同的需求、生出不同的共鸣,餐饮人士读了知味,好吃分子从中分享了美味,寻常书友则读出了生活趣味,进而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上海人的集体性格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天下最好吃的美食都在书中,都写在了文字里。

 

4、《食物探险者:跑遍全球的植物学家如何改变美国人的饮食》

作  者: [美]丹尼尔·斯通

索书号:K837.12/382

馆藏地:西4楼书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19世纪的美国,食物品种单一,人们吃饭只是为了果腹,并不是为了享受美食。没人会想到在新世纪来临前,一位植物学家会给美国人的餐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大利的无籽葡萄、克罗地亚的甘蓝、巴伐利亚的啤酒花、伊拉克的海枣、中国的桃子、智利的鳄梨……这些都是“食物间谍”戴维·费尔柴尔德带回美国的“战利品”。当然,他发现的不只是食物,也将埃及品种丰富的棉花引入美国,从而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他从日本引进樱花树,粉嫩的花朵至今装点着华盛顿的街区。

      戴维·费尔柴尔德一生到过50多个国家,为美国引进了成千上万种植物,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国家的食谱。他的环球旅行经历不仅满足了自己永无止境的探索欲,也丰富了美国人的餐桌选择,使美国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他见证了美国“镀金时代”和19至20世纪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他传奇的一生是那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的缩影。

 

5、《神奇植物志:一分奇异而真实的植物学研究记录》

作  者:【法】利昂内尔·伊纳尔(Lionel Hignard /卡米耶·让维萨德(Camille Renversade)

索书号:Q94/74

馆藏地:西3楼书库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这是一份奇异而真实的植物学研究记录,也是一本形式新颖的剪报,由36份文献组成,涉及食肉植物、产乳植物、吸血植物、会叫的植物、会走的植物、暴躁的植物等,内含新闻剪影、往来信函、科学实验、实物照片、手写笔记等,还原了植物当时的生存环境,再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神奇植物志》插图,致幻植物(部分)

      作为“博物万象·植物志趣”系列第一本,这本失而复得的珍贵文献,是一位醉心于植物世界奇异现象的植物学家四十年的研究成果——其奇异而真实的植物学研究记录,为大多数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展示了这些古老而神奇的植物所具有的奇异特性。这本书中的记录时间横跨公元1世纪至19世纪,地点涉及法国、美国、巴西、瑞典、中国、日本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